城市的终极容颜是什么模样?是人们生活在如诗如画的公园中,与青山绿水为伴,与绿树花鸟为邻,徜徉在蓝天白云之间,穿越花香,倾听鸟语,便捷出行,智慧生活……永城正在努力打造这样的“公园城市”,一步步实现美好人居梦想!
这几年,在永城,你一定能够感受到:公园绿地修到了家门口,在这里不仅可以散步锻炼,还有很多方便快捷的商服设施;穿城而过的几条河流,现在越来越清澈,时常有水鸟飞来飞去;就连曾经的垃圾坑、沉陷区也早已变了模样,沱河两岸鸟语花香,日月湖畔风景如画,湿地公园野鸭戏水……
打造宜业宜居的公园城市,永城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先行先试、努力探索,正逐步让这一概念变成现实,成为城市可知、可感的一部分,让市民充满拥有美好环境、亲近自然、乐享生活的获得感。
增绿添园 城市更有生机灵气
“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欣赏美景”“平时工作忙,以前锻炼身体不方便,现在利用挤出来的时间,出门就能做运动,真是太方便了”“我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沿着步道跑步健身,心情非常好”……提起振兴河道,周边居民幸福感满满。
每逢晴爽天气,来振兴河道休闲、赏景、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一路所见,河道清澈见底、碧波荡漾,两侧绿树成荫、绿草如茵,人们或慢跑、或骑行、或散心、或嬉戏,怡然自得、愉悦有加。
振兴河道沿振兴路分布,全长2900余米,西起芒砀路,连接雪枫沟,向东汇入汪楼沟,治理面积30.7公顷。河道景观设计有如意湖、太阳湖、月亮湖、振兴河“三湖一河”,另有亲子乐园、滨河公园、亲水平台等一系列特色硬件设施,成为城市北部市民运动健身、休闲亲水的好去处。
不止于休闲观赏功能,振兴河道是集城市防汛治理与绿化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河道最宽处60米,生态湖最长达600米,不仅能提高防汛排涝能力,减少城市内涝,而且能储蓄水资源,进一步完善提升了城市水系网络。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绿水青山是最大的财富。为了打造出门见绿的宜居环境,提升市民的获得感,我市启动了一批设计标准高、辐射面积大的重点园林绿化项目,如沱南生态广场、沱河湿地公园、汪楼沟风景带、振兴河道、永北新区带状公园等项目。就连人口密集的老城区,精致的游园也一个个“变”出来,一处处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绿色小游园,每天吸引着大量居民前来游玩,大家说起家门口的小游园都是赞不绝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力度,使公园、游园、绿地均匀分布在城区各个主次干道旁,打造一条条“路在林中、林在城中、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生态绿色景观廊道。大大小小的生态公园和城市公园星罗棋布,河流、绿道等全境贯穿,形成了“两湖四带一湿地30公园”的城区生态圈,基本实现四季有绿、四季花开、处处游园、步步美景的目标。目前,我市城区绿化覆盖率42.8%,人均绿地面积15.5平方米;三条出境河流断面、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生态宜居城市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
精雕细琢 城市更有气质内涵
永城素有“绿城水乡”之称,但仅有绿色还不够,扮美城市还需要更多更丰富的色彩与形式。最近,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城区各个十字路口导流岛内的许多花卉小品正在悄悄地再次升级。
绿草如茵,花卉缤纷,干净整洁,美不胜收。行走在永城的大街小巷,处处都有美景相伴,左手街景,右手公园,浑然一体,无缝对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市结合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和废闲地综合整治工作,除了在重要节点、人员密集区域,规划建设一大批游园绿地,还因地制宜设置停车场、篮球场、健康步道、星级公厕、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便民服务设施,确保满足居民休闲、游憩、健身、娱乐等生活需求。
为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我市坚持从源头治理污染,捍卫生态保护成果。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学治堵、全域增绿,立足于空气、水、绿色出行、绿地等城市生态建设的基本面,深入城市的每条“毛细血管”。实施绿化工程,优化城区树种配置,提高色彩树种的比例,提升城市档次品位;实施净化工程,建立和完善了空气、水质等环保自动检测管理系统,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环境监控力量;强化河道生态治理,加大对城市生态水系及内河治理的力度,确保水清、河畅、岸绿、生态;强化垃圾处理,积极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活动,餐厨垃圾处理厂项目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强化绿色出行,对我市现行的公交路线进行优化调整,增加共享单车投放数量和覆盖范围,确保市民在任何区域都能方便出行。
同时,着力打造有温度、有内涵的城市,我市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着力稳地价、控房价,基本形成了以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和租赁补贴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截至2020年底,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9420套,其中公租房7323套,经适房2097套,近万户居民实现了住房“安居梦”。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完成46个老旧小区5964套房屋,让“忧居”变“优居”,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立专班,化解问题楼盘25个344万平方米,解决了7.7万名群众的闹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
扩容提质 城市更有魅力活力
2020年8月,全长810米,宽48米,双向八车道的东环路沱河大桥建成通车,可谓连接城市南北,畅通城乡路网。新增G343豫皖交界至永夏界段改建工程也顺利通车,使永城市南环、西环形成闭合,畅通了纵穿永城境内的一条重要国省干线。一座座壮观雄伟的大桥、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城乡道路,畅通了城区“内循环”,打造了城市“交通圈”,拉动了永城“经济圈”。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和血脉。近年来,在步入“高铁时代”,吹响沱浍河航运号角的同时,我市着力加快道路建设进度,打造城市一环、二环和高速环,完善城市干道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的交通体系;加快一般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经济安全、便捷舒适的一体化城乡交通体系;持续优化城区路网结构,推进支路、街巷等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建设,打通“断头路”“卡脖路”,形成了“十纵十横”道路网络;开工建设了G311东扩,中原路、文化路北延工程,纬二路、纬三路、东环路南段、天香公园铁路桥涵等市政道路已经建成通车……一系列城市道路建设项目风生水起,纵横交错的路网使城市发展的触角不断延伸,进一步打通了城市“内外循环”。特别是城西、城北、城东、产业集聚区国有汽运物流港的建设使用,有效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提升了城市承载能力。
在加强道路建设的同时,我市还坚持南展北拓、西升东联,低密度、大空间、大绿化、大视野,持续实施以城市品质十大提升为引领的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高品质推进东城区提质、西城区提标。持续推进中心城区强弱电线缆入地,启动实施110千伏高压线路入地工程;推进中央城市公园续建工程,实现新建道路绿化全覆盖;加快棚改项目建设,扩大老旧小区改造覆盖面;抓好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构筑多彩绿色屏障;实现县域城区5G网络全覆盖,让5G成为惠民利民的“新引擎”;实施城市周边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工程,尽快实现水系闭环,构建大的城市生态圈,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打造现代化区域性新兴中心城市。
体育公园和教育园A区已投入使用,创本城市之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市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辛勤付出,收获累累,未来可期。
如今的永城,城市功能日臻完备,市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一处处热火朝天、生机盎然的景象,正浓墨重彩地描绘着最新最美的变化,酣畅淋漓地记录着我市飞速前进的铿锵步伐,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公园城市将赋予这座城市新的容颜与内涵,一座有诗有画的新城正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