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新闻 >

秸秆发电 变废为宝

  • 发布时间:2021-06-16 11:50:10
  • 录入:特约编辑

春争日,夏争时,虎口夺粮战正酣。“三夏”时节,永城大地麦浪翻滚、机声隆隆,田间地头,党员干部当先锋,昼夜坚守第一线,用心用情办实事,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6月10日一大早,十八里镇的麦田里,收割机、搂草机、打捆机、抓捆机、运输车轮番上阵,不出半小时,一块金灿灿的麦田就只剩下了麦茬,秸秆全部离田,农民随时可以进行播种。

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一直是永城市“三夏”工作中的重点。为鼓励秸秆打捆离田,永城市农业农村局采购100多台打捆机,分发到各乡镇、街道,由专业的秸秆打捆公司进行作业。

“秸秆打捆离田好啊,方便种植下一茬庄稼,而且病虫害少,能够提高产量。”单阁村村民韩洪魁站在地头,指着正在田里作业的机械说,“镇里给我们调配了打捆机,小麦收割完,秸秆就可以打捆离田,一点儿也不用我们操心。”

十八里镇与鑫盛源秸秆打捆公司签订作业协议,部分种粮大户、合作社也参与进来,共同负责该镇3万余亩麦田的秸秆打捆离田工作。小麦收割后,先由搂草机将秸秆搂向一侧,形成连续整齐的草条,再由打捆机进行打捆。在该镇作业的打捆机分为两种,一种打出的秸秆成长方体,重量为30至40斤,另一种是较大的圆柱体,有400斤左右。打捆机完成作业后,秸秆抓机、运输车配合作业,将各种秸秆捆装车运往电厂或是储存场地。

“秸秆打捆不收老百姓一分钱,还能为群众增加收入。”镇纪检书记丁大星介绍,秸秆打捆公司要租用当地百姓的拖拉机车头,在拖拉机后装上打捆机,才能进地作业。租用1辆拖拉机车头并聘用1名驾驶员,作业一天是2000多元,麦收大概5天,能为每名参与作业的驾驶员增收1万多元。

“秸秆打捆离田,老百姓积极性很高,都很配合。”单阁村党支部书记高雪华说,“现在田间地头、沟边路旁都不见秸秆了,从源头上消除了秸秆焚烧的隐患,也为人居环境整治减轻了压力。”

中午,骄阳似火。一辆辆满载秸秆的卡车驶向长青生物质发电厂。“6月2日我们厂开始收购小麦秸秆,今年的收购价是每吨300元左右。为了方便群众,我们的工作时间由之前的每天8小时增至15个小时,每天早上6点钟上班,中午不休息。”长青生物质发电厂副总王晓杨说,该厂收购秸秆的范围覆盖到全市各乡镇、街道,计划今年“三夏”期间收购4万吨小麦秸秆,目前已收储3000多吨。

经过地磅称重、检测,一部分秸秆被收储起来,一部分秸秆被放入料场。料场入料口内的旋转装置把秸秆推至传送带,秸秆“乘坐”传送带前往目的地——锅炉,进行充分燃烧。汽轮机把燃烧的热量转化成电流,输送到电网,传送到千家万户。

“不仅是小麦秸秆,我们还收购玉米、花生、大豆、油菜等农作物秸秆,以及树皮、树枝、拆迁废料等。”王晓杨说,该厂每年收购30多万吨秸秆、废料,共支付1亿多元的收购费用。也就是说,之前弃之无用的秸秆,如今每年可为当地群众增收1亿多元。


永城市工商局 | 便民指南网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