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在这片2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乡村面貌日新月异,一个个“四美乡村”破茧成蝶,一座座产业园区星罗棋布,一面面红色旗帜飘扬在基层堡垒,一个个道德模范立起标杆,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绚丽展开。
作为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市),近年来,永城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改革,积极探索具有永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交响乐”。
产业兴旺气象新
树屋、花田,集贤居、頔石斋,东北小院、小酒馆……在时庄村,你可以体验户外露营和向往的田园生活,也可以约上三五好友,欣赏永城大铙等特色表演,尽享休闲时光。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不断涌现新模式、新业态。“演集街道办事处结合‘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和‘四小园’建设,融合时庄村本身文化艺术村特色,增加文艺熏陶、休闲度假等丰富业态,给古朴的时庄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也为村民增加了收入。”演集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吴杰告诉记者,目前,不断有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写生采风,已显现出文化助推产业发展的强大活力。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业强。时庄村只是永城市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生动实践。
永城市以产业为纽带,依托农业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持村镇发展酥梨、杂果等附加值高的经济林果产业,城郊花卉种植产业异军突起,推进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刘河、双桥、城厢、十八里、裴桥等5个乡镇聚焦清洁能源,建成光伏、生物质、沼气发电项目;陈集镇打造钢铁产业园区,全部建成后产能可达400万吨,实现就业4000余人;十八里、王集、裴桥、卧龙、酂阳、顺和等6个镇聚焦手工业,打造劳动密集型工业园区,实现就业1000余人;高庄、龙岗、卧龙、黄口、顺和、条河等6个镇聚焦特色绿色农业,建设现代绿色农业种植基地,初具规模;薛湖、双桥、裴桥、李寨、黄口等5个镇聚焦新型养殖业,打造畜牧养殖基地。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项目建设,鼓励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等,采取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股或参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同时,为每个行政村下达育林资金5万元,与乡村林果化结合,实现环境改善、农民增收、乡镇财力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共赢格局。
生态宜居乡村美
漫步在演集街道办事处韩寨村,记者发现,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两个大垃圾桶,还有一个标有“美丽韩寨”字样和二维码的标识牌,轻轻一扫,便知该户户主姓名,是不是“五美庭院”“星级文明户”“垃圾分类能手”。
“现在村里也搞垃圾分类了,村民们自觉得很,村子这么美都不想把垃圾扔地上。”村民王建笑着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永城市持续关注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农村基础交通网络建设等民生热点,实施“党晖温暖·乡村振兴”十大工程,为乡村生态振兴补短板、夯基础、强筋骨,助推乡村振兴全面起航。在永城,乡镇村组全域保洁机制全部建成,基本实现农村硬化道路“庄庄通”“户户通”。
在巩固民生工程成果的同时,谋划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建设美丽乡村。全市村庄按照一、二、三类村分类推进,创建了一批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