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新闻 >

舌尖上的中国2介绍了人们的三餐 王翀史旭霞离开北京去大理

  • 发布时间:2017-03-05 23:08:11
  • 录入:录入编辑

舌尖上的中国2介绍了人们的三餐 王翀史旭霞离开北京去大理

  在面为主,以辣为辅的三餐中,舌尖中国2就这样落下帷幕,有不舍,有期待,从镜头中感受食物的美好,从食物中感受中华民族的血脉的相通,以食物传递美好,以食物传载文化的沟通,感谢摄制组的人员为我们呈上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视觉盛宴!咸鸭蛋看起来制作简单,但它用泥土酝酿这家乡的味道,使远在他方的游子可以吃着家乡的味道也是一种怀念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七集三餐对于网友来说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王翀史旭霞夫妇以个人经历写的书《离开北京去大理》并在《北京青年报》发表,后被人民日报相中才有这次舌尖上的中国2的出镜,生活过的就是一中自在和狭义,少了些许城市里的拥挤,更多了份面对自然的真诚,这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年轻人远离繁华的都市去过自己想要的平淡。

  舌尖上的人物第7集三餐:大理史旭霞王翀小夫妻出书《离开北京去大理》iko虫虫资料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三餐》大理 史旭霞iko离开北京去大理(80后北京小夫妻IKO/史旭霞与虫子移居大理的美好生活,《舌尖上的中国2》第七集精彩呈现,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年轻时像史旭霞和王翀一样生活!晚年像龙美琪的曾爷爷一样生活!

  80后iko和虫虫是一对北京小夫妻,辞职之前,iko是一名白领,上班族,虫子是自由职业。2013年,他们自驾移居大理,iko把他们的经历写成文字,发表在《北京青年报》,经《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推荐后,他们的故事受到成千上万网友关注。他们在大理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找到他们,使他们成为第二季第七集《三餐》的主人公。2014年,他们继续生活在大理,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舌尖上的中国2介绍了人们的三餐 王翀史旭霞离开北京去大理

两口子出的书《离开北京去大理》 当当、京东都能买到,喜欢慢节奏可以看看。

  山静日长

  睁开眼,又是新的一天。起床,开窗,铺平棉被晾晒,太阳好的时候就晒在院里。晒被子是我最喜欢做的事,喜欢被子晒后干燥清香的味道。

  曹大人在我们起床后,也伸着懒腰走出屋去,抖抖毛甩甩尾。然后坐在你的脚下,等待一天中的第一次互动。蹲下来摸摸它的头,抱抱它,再握握手,然后开始给它梳毛,它很享受这一过程。天热了,狗狗开始换毛。每天早晚各梳一次,才能减少掉在各处的狗毛。

  安抚过曹大人后,开始安抚我们的胃。

  早餐我和虫子吃的不同。我以西餐为主,烤全麦吐司配上煎鸡蛋、黄瓜片、芝士做成三明治,喝现煮咖啡。虫子早餐以中餐为主,吃小馒头、煮鸡蛋,喝热牛奶。有时想换换口味,就在头一晚煮好白粥,跟虫子一起吃小馒头,再煮两枚白水蛋蘸酱油吃。下粥的小菜有当地的大头酱菜,还有酱豆腐。如果冰箱里有黄瓜、生菜或者西红柿什么的,也会切切,撒点盐和黑胡椒,用橄榄油拌成简单的沙拉。

  这里买不到培根,所以偶尔想吃的培根碎蛋就不去想了。面包或西点,古城里的“嘉华”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便宜又好吃。如果要求高些,博爱路上也有88号西点房和香草甜心面包房,偶尔会去吃吃,价格稍贵,但味道很赞,物有所值。咖啡则网购普洱的咖啡豆,古城里卖的云南小粒咖啡主要面向游客,价格并不实惠。

  也想过买个小烤箱,想吃什么面包就自己来烤,经济又卫生。但仔细想想现在的日常安排,实在没有富余的时间用来烘培,要么牺牲睡眠时间,要么牺牲看书时间,也就放弃了。

  吃过早午饭,开始做家务。收拾厨房锅碗瓢盆,擦桌子洗抹布拖地板。下午带着书坐在街边看街景。如不出门就在家看书或者上网。

  等到傍晚时分,开始准备晚饭。这也是一天里我最期盼的时刻。在大理,日子经常过得不知道今天几号,也不关心今天星期几。要做的事都看天气和心情来决定。

  来源:真人秀

  “舌尖”小夫妻史旭霞:“虚度”在大理

  

\

 

  2013年2月,北京80后夫妻王翀和史旭霞历时6天全程3000多公里自驾移居大理,践行了自己的梦想。这一年多来,辞了北京白领工作的史旭霞把自己在大理的悠闲主妇生活付诸文字,不仅引来网友关注,他们的身影还出现在当红纪录片《舌尖2》第7集《三餐》中,伴随着令人垂涎的酸木瓜煮鱼和炒牛肝菌出镜,王翀和史旭霞的故事也充满诱人味道。

  日前推出新书《离开北京去大理》的史旭霞坦言:“大理像我们这样的客居人非常多,导演之所以选我们,是觉得我们离开北京而追求的简单生活,跟他《三餐》的拍摄主题非常契合。”

  移居大理费用不高

  34岁的史旭霞是爱读三毛、安妮宝贝、村上春树的文艺森女,初到大理布置小窝时,“脑子里想到的是三毛在撒哈拉的‘白手起家’,我们这也算一种‘白手起家’吧。”与北京不同的景象、气候和食物,特别是大理古城的蓝天白云,是吸引他们的理由,“我们都是很感性的人,离开北京,不是逃离,而是沉淀;来到大理,不是旅行,而是生活。”

  两年前辞职后,她也曾焦虑纠结,“不知道以后的路要怎么走,出路又在哪里,什么该放弃?什么该珍惜?”最终她决定先做自己一直想做却借口没时间做的事,“本来列出了三个想去玩的地方,捷克、泰国清迈、中国大理。

  做预算时突然想,无论去捷克还是清迈,花费都够在大理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了,于是有了个大胆的念头——移居到大理生活吧!”当然,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也犹豫过、放不下过、怀疑过,很感谢老公,在我当初做了这个看似荒唐的决定时,不嘲笑不反对,毫无怨言地放下北京的一切,陪着我来到大理,陪我过上了我想要的生活。也感激双方家长对我们的理解,若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也不会完全地放下。”

  除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经济条件是否允许,“老公是自由职业者,所以无论在大理还是在北京,能上网的地方就能工作,我以前和他一样都是互联网圈的。我们把积蓄按搬家、租房、日常开销等项目仔细计算和分配,再加上老公每月的收入,虽然不多,但足够维持日常生活。

  我们在大理的生活费大部分是自己挣的钱,前期准备移居到大理的花费是以前的工作积蓄。我们将积蓄分成三份,一份存起来,一份备不时之需,一份用做移居大理的经费。”那么巧,那时他们的朋友正计划离开大理古城一段时间,“房子空着,正好要找人照顾院子和狗,所以一拍即合。房子是朋友转租给我们的,所以房租不贵,我们移居大理的费用并不高,开车从北京到大理,路费在5000元以内,物流托运家具和物品在2000元以内。”

  悠然生活也偶有“烦恼”

  因为她辞了职,所以在大理过得比在北京节俭,除了当厨娘,史旭霞还学会了给老公理发,“我们2003年相识,2007年在一起,2009年结婚。平常各忙各的,互不打扰。他每天上午遛狗,回来就扎在电脑前忙他的。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值得纪念,平淡生活中积累的感情才最珍贵和坚固。我做的菜他很爱吃,因为完全是按照他的口味做的。”

  他们在大理的住处是一栋二层小楼,院子里至少有15种不同的花草树木,“不同花期的花依次盛放,常有鸟儿飞来,真正的鸟语花香。

  现在夜里听着雨声入睡,早晨听着雨声醒来,午后喝过热咖啡,坐在缅桂树旁听雨看书,浓郁的缅桂花香气飘荡在门廊里。”在大理的生活自在惬意,也是她期望的理想生活状态,“每天睡到自然醒,侍弄花草,吃个早午餐,中午出门采购或在家打扫,下午泡壶好茶看书写字上网或带金毛去洱海游泳,傍晚边看电视剧边做饭,晚饭通常是一荤一素,偶尔喝点小酒……”她就想当个生活家,“生活家就是能为自己的生活做主,过自己想要过的日子,而不是被生活做主、被动过着每一天。

  生活家就是有大把时间可以用来‘虚度’,慢慢做一顿晚餐,慢慢看一本书,珍惜每一天,发现每一天的美好。”遗憾的是,这种悠然生活有个不那么浪漫的赠品——邻里相望相闻缺乏隐私,“邻居的院子和窗户都近在咫尺,邻居在院里说话,我们听得一清二楚。有一天早晨,穿着睡衣迷迷糊糊下楼去厕所,惊见墙头站着个男人,原来是我的葡萄藤长到他家了,他在剪……”她明白没有百分之百的乐土,“就像爱情一样,能接受对方全部的好与不好,才是真爱。我也正是如此爱着大理和北京。”

  史旭霞并不是要鼓动大家逃离都市,“希望大家想到更多的是回归生活,学会感受日常之乐,学会找到自己,找到那份初心与本真的快乐。我们来到大理,是为了远离大城市里的喧嚣与繁华,远离耀眼的时尚名牌、热闹的明星八卦,远离人与人之间的功利和猜忌以及无尽的欲望和诱惑。”

  拍《舌尖2》一道菜做两遍

  去年4月收到《舌尖上的中国2》分集导演丁正的私信邀约时,史旭霞的心情非常复杂,“首先是惊喜,这可是我最喜欢的纪录片啊,去年火遍中国的纪录片要录我们;二是犹豫,我们能行吗?只是生活在大理,每天做简单的三餐,并无过人之处;三是怀疑,这位导演的身份是真是假。”不过她还是答应了导演前期来考察的要求,“4月底,导演来了,我们就像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开始聊大理的生活,聊美食,聊村上春树。疑虑在见面那一刻就消失了,或者说忘在脑后了,我相信这就是传说中的一见如故。

  那时觉得能否参与拍摄都不重要了,能认识这个朋友就很好。”去年7月中旬,导演带着团队来大理,“上苍山下洱海,采菌子捕鲫鱼,仔细拍我们的生活内容。老公玩小轮车、上山打水,我买菜做饭、看书写字。拍摄很顺利,把我们在大理的生活十分详尽地记录了下来,前后拍了5天,具体每天拍了什么都不记得了。不过这几天,除了工作交涉,跟导演说过的话超不过10句。他们的拍摄工作安排得很满,也没有时间尝我的手艺。”

  第一次看到《舌尖2》中关于自己的影像时,“很激动也很紧张,毕竟第一次上镜,还是在央视这么大的平台。但感觉我们还比较放松,他们拍得也很好,主要是这个团队很专业。朋友家人好像比我们还激动,都很开心地在朋友圈扩散消息。爸妈更是在播出前几天开始给亲戚打电话,让他们也收看。

  ”虽然觉得专业团队为自己的大理生活留下永久影像非常幸运,但史旭霞却再也不想拍第二次了,“虽说是拍摄纪录片,以纪实为主,但拍摄过程还是很累的,为拍炒牛肝菌这道菜我做了两遍,老公骑小轮车的镜头也拍了好多遍。最后呈现出来的内容大约只用了我们拍摄内容的1/150吧。他们走后的第二天,我忙着恶补因为拍摄搁置的家务、收拾凌乱不堪的厨房,手忙脚乱之余,有种他们从来没来过的错觉。

  生活可能就是这样吧,时间让陌生人成为朋友,再让大家分离。”出书、出镜《舌尖2》,都是意外之喜,“如果没有之前的舍弃,也就没有这些能让我回忆一生的收获。”回望这段大理生活,她了无遗憾,“如果后悔这个决定早就回北京啦!这段日子带给我们最大的变化是心理上的,没有以前那么焦虑了,生活节奏越来越慢,越来越容易快乐。在北京时好像很容易动怒、上火、迷茫,但在大理很容易快乐、感动、知足,当一切化繁为简时才能体会到前所未有的饱满和幸福。”新报记者 仇宇浩

  北京小夫妻史旭霞王翀在大理

  

\

 

  《离开北京去大理》书中插图

  5月30日晚,《舌尖上的中国2》第七集《三餐》压轴播出,纪录片讲述了不同人的三餐生活,引来感动、感慨和争议无数。在众多主人公中,史旭霞和丈夫显得很特别,他们像逆城市化的代表,放弃北京的都市生活,旅居到大理。他们来大理可不光是为了天然美食,更多是追求自己喜欢的安静生活。他们是如何做出这样的决定,来大理后又经历了怎样的时光,这些,都记录在了史旭霞刚刚面市的新书《离开北京去大理》中。 记者张双

  九个月的大理时光

  史旭霞,笔名IKO,老公被她昵称为虫子。2012年6月,32岁的IKO辞去了热爱并为之奋斗了三年的工作,决定反省人生,过一种别样的生活。她为以后的路开出了很多清单,最后决定旅居大理。2013年2月,她和虫子来到大理,《离开北京去大理》记录了她和虫子2013年2月离开北京移居到大理之后的生活,“包括所见所听所感,以及我们心理的成长和变化。我们想用图文记录的方式,给我们在大理这已过的九个月(2013年2月-10月)生活留念。”

  其实,2014年至今,他们还住在大理,IKO说:“有些朋友并不理解我们为何要在一个古城住那么久。其实我自己也不太明白,说不出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我和虫子都是喜好安静的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就可以不被打扰、清静地过自己的日子——反正,至今还没有待腻,还不想离开大理。”《舌尖2》里,记录了IKO如何跟着大理人学习制作当地美食,享受天然美味。在书中,她也写了“吃货”“大理厨娘”等篇幅,介绍在大理的一日三餐。《舌尖》总导演陈晓卿说:“IKO和虫子是‘想到了就可以去做’ 的一代人,拿得起放得下。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年轻真好。当然,热爱生活的人大都喜欢美食,这也是我们选择IKO做《舌尖上的中国》主人公的原因。”

  历时大半年的艰辛出版

  《舌尖2》播出,IKO推出新书,看似趁热打铁、借机销售,实则经历了大半年的打磨、包装,直到作者、编辑觉得满意方才面世。其中甘苦,身为编辑的高媛最清楚。

  “去年四月份,IKO因为一篇发表在《北京青年报》 上的文章和移居大理的事迹被广为人知。她的文字很打动我。我不是第一个联络她的出版方,我们有几家重量级的竞争对手。IKO选择我,是我的幸运。”因为幸运,高媛对本书特别关心,从去年九月底作者交全稿,到今天出版,书稿在出版方的手上经历了大半年的时间,其间不无艰辛。

  高媛说:“IKO是个认真和谨慎的作者,她不愿意做过多改动,译林社是非常规范和严谨的出版社之一,我是一个注重细节的编辑。这过程中,我有问题会提前请教社里的老师,也和IKO商量,IKO也有新加进来的部分。总之,虽然辛苦,审稿还比较顺利。然后就是配图。从几百张的图里选出两百张不到,再删减。作为编辑,我有时并不尊重美编的建议,而选了我认为重要的图,并且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有好多张都是阴天,夜晚,黄昏,晨曦的场景,美编说印出来就是黑乎乎的一片。但是那些图对文字很重要。所以只有请求美编一遍一遍调图,自己加班盯印,仔仔细细。还好,见到样书,效果还可以。”

  不号召大家都去辞职

  “一个安静却有故事的城市,不大不小的房子,可以种菜、栽花的后院,养一条金毛,远离喧嚣,告别PM2.5,有一个相爱的人,平静生活,谁不想呢?”在图书的腰封上,这段文字特别有蛊惑性。借助《舌尖》的强大传播力,销售前景应该十分看好,可是,高媛却说:“《舌尖》的导演一直对IKO说,你们要有心理准备,准备挨骂吧。”

  为什么?

  IKO在书中写道:“有勇气改变,就要有勇气面对。比如离职,想好了就离开,也并不后悔,失去了稳定的收入,但得到了自由的人生。我只是选择了我想要过的生活,没有好与坏、对与错,无论是感情还是工作。我们也并没有多么特别和勇敢,也会对未知的世界惶恐和担忧,但我们更怕一年如一日的麻木生活和年老后的追悔莫及。”

  高媛认为,IKO表现了自己的价值选择,感觉,感受,思想,但也仅此而已。她并不号召大家都辞职去大理。她只是想说,自己只是这样做了,目前觉得很好。将来也可能不好,但那是将来。如果你也想寻找自己的内心,那么可以和她交流,就这么简单。“有人说这本书是传达新的生活方式,我很害怕会引起误会。”高媛讲,“现代化让人们成为友邻。所以,如果有个特别的人存在,大家都必须出声。好像不出声,无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存在。但是,如果只是一种声音,那并不好。我知道真正爱这本书的人,应该和我一样,在别人的声音背后,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永城市工商局 | 便民指南网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