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一处阳光雨露眷顾、万物勃发的大地,蕴藏着丰厚的资源,180万亩粮田孕育出优质的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沃野里,草莓、葡萄等种植各类蔬果的大棚林立;城乡内,拥有梅花鹿、孔雀以及“开心农场”的特色家庭农场、生态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近年来,是永城现代农业大发展、大跨越的几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以快速推进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为重点,充分发挥省直管县(市)的优势,努力打造集高效、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亮点工程,推动全市现代农业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市委书记孟庆勇在调研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时强调。
宛如巨大粮仓的永城,正以发展生态农业为目标,开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农业富民强市之路。
现代农业流金淌银
一座座高标准温室大棚一字排开,一辆辆满载蔬菜的车辆奔向全国各地,大棚内,顶花带刺的丝瓜缀在藤上、紫色的茄子饱满发亮、橙色的胡萝卜鲜艳欲滴,映红了农民们灿烂的笑脸……这是记者在侯岭乡菜园村中凯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看到的一幕。诸如此类的合作社,我市有1620个。
近年来,我市把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营管理的重要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62.5万亩,百亩以上的土地流转户483个,全市县级示范社发展到50家,省级示范社发展到9家,国家级示范社发展到4家。
自2014年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以来,每年财政投入3000万元进行补贴,扶持了320家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引导他们走向了经营组织化、规范化道路。
此外,我市还探索了会展农业、“互联网+农业”的产销衔接新模式,建成了大田农业物联网,拓展了益农社、卖货郎等农村电商业务,创新了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的支持新方式,建立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无抵押、无担保、低利率的农业金融投融资新机制,出台了财政投入支持农业保险保障的风险防范新措施,达到了“三年有突破”的目标。
经过几年的改革与摸索,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
观光农业方兴未艾
在永城市城厢乡天成生态园内,近4000亩的生态农业示范区采用“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模式,种植优质小麦、高产玉米和大豆,养殖牛、猪、羊、鸡等;鱼塘生态区内的锦鲤等10余种水产形成了一条食物链,实现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花艺馆、绿色餐厅、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游泳馆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325家家庭农场,74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及种植业、林业、养殖业、服务业、渔业等多个行业。
2017年,我市将重点培育一批现代农业综合体,在农业园区建设和设施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强化休闲观光功能,打造具备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科技示范、科普教育、农事体验、餐饮娱乐,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建成农业生态循环与休闲观光示范区。通过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发挥乡村旅游集聚效应,推动乡村休闲产业快速发展。
生态农业全面“开花”
“走!去演集草莓园摘草莓。”周末去位于演集镇的昌源草莓采摘基地摘草莓已经成为许多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数十座高标准温室大棚矗立在阳光下,一颗颗又大又红的草莓让人垂涎欲滴,大棚内,游人、客商络绎不绝,尝到甜头的果农们笑靥如花。
近年来,我市提出“让都市生态农业成为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并要求在乡镇周边或社区附近至少建成一个都市生态农业园,每个美丽乡村建成一个园区。
目前,我市新型农业现代化先导区、侯岭薰衣草庄园、侯岭还金湖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基地、日月湖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刘河华星现代都市农业园、芒山镇溪谷生态农业观光园区、马牧镇碧香玫瑰园、演集镇昌源庄园、高庄镇万亩酥梨观光休闲园、茴村万亩蔬菜园、太丘生态农业观光园等十几个园区已建设完毕,我市生态旅游观光带已逐步形成。
同时,为了不断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等方面的需求,我市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创意农业等农业新形态,已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良好局面。目前,日月湖都市生态农业园的山体整理和山体绿化,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建成,正力争打造成集现代化、信息化、标准化为一体的现代都市生态农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