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日,河南公安“互联网+”便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2019年4月24日,“郑州警民通”办理居住证“一次不跑”业务正式上线
新生儿出生入户登记“全省通办”;驾驶证电子化,证件使用更便捷;更多服务“一网通办”“一门通办”……10年来,河南公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从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出发,不断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出一大批便民利企政策措施,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暖心服务。
方便!更多业务“网上办”
9月初,65岁的周口市民李大爷遇到了难事:行驶证丢了,听说可以网上补办,可他不会上网,怎么办?
几天后,他收到了快递,里面是崭新的行驶证。原来,2021年6月1日起,河南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可使用亲友的“交管12123”APP账号,由亲友代办多项车驾管业务。李大爷的孙女通过APP,为他补领了行驶证。“点点手机就把业务办了,真方便!”李大爷说。
在河南,更多公安政务服务,动动手指就能办理,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网上办,省去了路途奔波,办事效率还特别高。”近日,在外地工作的安阳市民李先生,在网上申请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派出所经后台信息审核后,第二天李先生就收到了快递发出的通知,“没想到这么快!”
据了解,2015年11月1日,河南公安“互联网+”便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通过公安“互联网+”便民服务平台或“河南警民通”APP,为广大群众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网上公安政务服务平台。
依托该平台,目前与群众生活最密切的新生儿出生登记、户口迁入迁出等户政业务均实现了所需证件材料网上审核,预约办理;临时身份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业务可以全程网上办理。
贴心!定制服务个性化
如何让宏大的改革于细微之处呈现?新时代的河南公安“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聚焦到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上来。
2019年4月24日,“郑州警民通”办理居住证“一次不跑”业务正式上线。同时,推出居住证个性定制服务,在办理居住证的每个时间节点向群众推送消息提醒,告知办理进度。
每年高考、中招前夕,是学生办理身份证的高峰期。为了方便学生办理身份证,我省多地警方推出了“流动办证机”,实现了居民在家中、学生在学校就能办理身份证,不用再去辖区派出所。
新形势下,河南公安机关持续推进公安工作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更多满满科技范儿的服务让群众直呼贴心。
针对用户使用习惯进行个性化定制和主动推送服务,打造群众个人的“网上警局”;引入“淘宝式”用户评价体系,群众可对民警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真正将监督权交给群众……“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公安大数据在“放管服”改革中绽放出绚烂之花。
扩容!便民服务无止境
“阿姨,您好,请出示您的身份证。”9月1日,户口在山东的李阿姨在新蔡县公安局出入境接待大厅,仅用一张身份证便完成了护照和往来港澳通行证的办理手续。
自2019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等出入境证件实行“全国通办”。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群众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梦想成为现实。
今年3月,河南公安机关推出便民惠企“双十条”:推动无犯罪记录证明异地办理,办事群众无需再返回户籍地办理;推行交通事故证据材料网上查阅复制服务,方便当事人加快处理交通事故;开辟“助企服务绿色通道”,提供“上门办”“加急办”等服务。如此给力的举措不是孤例,从2015年至今,河南公安机关每年都会结合群众的急难愁盼推出批量惠民之举,今年已是第8年……
10年来,河南公安机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将业务延伸到末梢,将权力下放到基层,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与水平。公安机关“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