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校和永城市农业局工作部署,2018年上半年,永城市农广校全体职工认真学习豫农播办(2018)33号文件精神,狠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职教育、实训基地体系建设和农民体协健身四大核心业务,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目的。
一、搞好中职教育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课堂教学。
抽调5名专职教师和1名兼职教师组成教学组,负责中职教学班第二学期各门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指导,在春季、夏季组织集中上课学习理论知识,根据农时安排学员进行教学实践。
针对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管理技术,适时开展针对性技术培训,让学员课堂上听了到家就能用上。
二是切实注重教学实践。
这学期共组织实地集中教学实践课6次:重点参观考察了永城市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绿色农产品刘琪玉家庭农场、薛湖农技推广区域站小麦试验田节节麦防治试验、小麦拌种剂效果观摩、区域站测产、玉米、大豆品种比较试验、自走式打药机与人工施药的差别等,让大家能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三是组织学员进行竞赛。
在生产管理的关键季节,整合农业局其它补助项目,两次为学员每人发放200多元试验物资,收到了很好的以点带面效果!组织实施了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竞赛,评出了优胜者,冠军胡帅奖品价值伍佰元,优胜者吴振伟、张燕、余永生每人奖励农资240元。
二、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一是益农信息社的建设。
对2017年年底培训合格的600名益农社信息员,承担了逐位通知学员领取设备、检查验收、发授权牌等大量工作,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同志,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主动牺牲节假日,加班加点,圆满完成益农社的选点、建设和验收等各项工作,受到领导高度评价。
二是农民培训需求调查。
根据省农业厅科教处安排,为摸清我市以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为主的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对农业科技培训的需求,我们专门召开了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专题会议,陈连玉校长做了专门部署,同时我校抽调4人分成2组,上门对一些有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做了专门调查,掌握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民培训需求,并写出调查报告,上报科教处。
三是职业农民跟踪服务。
对2016、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开展跟踪技术服务,在田间管理的关键季节,通过永城市农广校微信公众号、学员微信平台等发布农作物管理意见和现代农业的有关政策、农情信息,今年重点对2016年参加培训的511名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了重点跟踪服务,分村组织了集中培训,并免费发放了跟踪服务试验实习物资。
三、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今年上半年,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农作物植保工60人,为下一步实行职业农民准入制度奠定基础。
四、加强学校体系建设工作在原有实训基地基础上,今年又对我局所属侯岭农场(也是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之一)进行了进一步完善,配备了必备的教学设施、桌椅板凳、空调,完善了农场自有的教学实训基地。
我校又多了一所农民田间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的体系建设。
五、推进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按照永城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方案的要求,组织骨干教师,在10个基础较好、产业优势明显的行政村,每村筛选出40人学员建班,专题授课,重点讲授本村优势产业的作物管理技术,提高学员科学种田水平,同时对参加学习的学员分两次免费发放小麦、玉米或大豆试验物资,受到学员的欢迎,认为既学到了知识,庄稼又取得了丰收,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大好事。
六、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我校积极参加省校组织的各类师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和专题会议,派出精干教师外出学习,提高任课教师教学水平,强化学校硬件建设,做好档案整理,推进全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七、开展农民体协健身工作根据省校工作会议农民体协健身的有关精神,我局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由戴思远书记分管、刘柳同志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前期工作与有关单位已经沟通好,我市农民体育协会成员单位已经上报,协会领导组已经成立,有关协会章程,待体育局审批后即可到民政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