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目标全市投资5000万元(其中市财政2000万元),开展农村垃圾清理和农村垃圾分类,建立保洁机制,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形成全覆盖治理、网格化管理、全天候保洁的农村保洁新格局,不断提高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文明素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工作任务01.完善工作机制乡镇要建立“六有一落实”保洁管理机制,有办公场所、有专门管理人员、有保洁人员、有保洁设施、有监管制度、有考核奖罚办法,落实资金保障,日常工作能够正常运转。
02.确定运作模式各乡镇根据可承受财力、地理区位特点、村庄现状、已积累的经验等自行确定符合本乡镇实际的保洁模式,可以整体外包,可以直接组织,也可以采用其他成功模式。
各乡镇要把确定的保洁模式管理运行流程图及监管办法报市新农村办备案。
各乡镇配备满足需要的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处理设施设备,在各村按照不低于村庄总人口数的2‰比例配备保洁员,原则上从本村有劳动能力、生活相对困难的群众中聘用,运用公司化管理开展全域保洁。
5月底前,各乡镇农村保洁机制要正常运转。
03.建立评价体系各乡镇要经常性对保洁机制运转情况进行跟踪考核评估,将保洁成效与保洁费直接挂钩,让保洁机制时刻在政府监管和群众监督下运行。
04.强化资金保障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建立以乡镇、村自筹为主,市财政适当奖补的资金保障机制。
通过群众交纳适当的卫生费,强化群众的责任意识和自觉监督意识。
实行门前“三包”,培养村民良好的卫生习惯。
工作要求01.集中清理垃圾 消除保洁障碍3至4月份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清理活动,全面清理各类垃圾,彻底消灭卫生死角。
在麦收和秋收后,开展“五边三面”(沟边、路边、田边、村边、林边和桥下面、村里面、坑塘里面)秸杆集中清理活动,规范秸杆堆放。
02.开展垃圾分类 推进资源化利用按建筑垃圾、可沤肥垃圾和不可沤肥垃圾进行分类处置。
各乡镇要建设垃圾中转站,引导鼓励村民将可沤肥垃圾和不可沤肥垃圾分开存放进行第一次分类,并要求保洁员在收集垃圾时开展第二次分类。
各乡镇、各村结合乡风文明活动,评选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较好的农户进行表彰。
03.加强督导检查 严格落实奖惩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以暗访为主”的方式,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市新农村办每月组织开展一次督导检查,对工作推进好的乡镇通报表扬并奖励,对工作推进差的乡镇、村主要负责人进行曝光和约谈问责。
实行分层次奖补,每5名为一个层次,按照人口数额测算乡镇每月奖补基数,每降一个层次,奖补资金在奖补基数的基础上下浮2个百分点。
从5月份开始,没建立保洁机制的乡镇不享受奖补,并公开约谈其主要负责同志,奖补资金每季度汇总拨付一次。
让垃圾分类成为村民自觉习惯□ 王 娜“村里桃花别样红,村头垃圾堆成山。
”在广大农村,垃圾随地乱扔造成的环境卫生问题由来已久。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大部分村庄配备了保洁员,能够做到垃圾清扫、收集、转运等,各乡镇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善。
但是,“垃圾围村”“与人争地”的现实压力仍然存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显得越来越迫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我市发布《永城市2018年农村清洁工程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开展垃圾分类,推进资源化利用。
各乡镇要建设垃圾中转站,引导鼓励村民将可沤肥垃圾和不可沤肥垃圾分开存放进行第一次分类,保洁员在收集垃圾时开展第二次分类。
要实现垃圾的最大化利用,前提便是垃圾分类。
可很多市民都搞不明白垃圾分类问题,农村要怎么破?纵观其他农村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无论是“金华模式”“上海模式”“平湖模式”,均需遵循“农民可接受、财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的原则,既要经济又要接地气,逐渐引导村民从“懒得动手”变成“自觉习惯”。
让村民进行垃圾分类,这个分类标准不能精准苛刻,只求简单易懂。
一次分类,只区分出可沤肥垃圾和不可沤肥垃圾,对村民来说,简单易行,举手之间就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同时,还要通过市场化运营,对某些垃圾予以兑换回收,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性与积极性;结合乡风文明创建活动,对开展垃圾分类较好的农户进行表彰。
除了正向激励,还要设置“红黑榜”“曝光台”等,倒逼村民自我管理、相互监督。
农村垃圾分类,是一场涉及农村建设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农民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民文明素养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但垃圾分类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每一个人参与进来。
相信随着村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各种机制、体制的配套完善,垃圾分类必然会真正落到实处。
来源:今日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