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别急,打简板不能急,先小心点儿打,别夹着手。
看着我的动作,慢慢用左手夹击发声……对,就这样,学会了轻重缓急我再教你唱腔——”手持简板,面对手机,知名河南坠子艺人陈艳丽在位于马桥镇马北村的居室内,不断做出各种简单的戏剧动作,正通过直播平台教导异地河南坠子爱好者。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唱坠子既辛苦又赚不了钱,所以都不肯学。
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寻到徒弟,把这项曲艺传承下去,对于爱好者我也很愿意免费传授他们。
”陈艳丽感言,一年来的主播生涯,就是为了担负好传承马桥镇河南坠子艺术的重任。
河南坠子传承遇困境河南坠子创于清朝末年,因使用坠子弦(又名坠琴)伴奏而得名,流行于中原地区和华北部分省市。
于20世纪40年代初流入马桥镇,受到马桥镇群众热捧,落地生根、生枝散叶,马桥镇出了众多知名河南坠子艺人,唱响豫鲁苏皖。
陈艳丽的舅爷丁明建便是该镇第一代河南坠子艺人,此后家族代代相传并带徒传艺,陈艳丽已属第四代传承人。
马桥镇河南坠子表演曾经盛极一时,在豫鲁苏皖广大群众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艺术形象。
该镇河南坠子艺人们表演的优秀曲目不仅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展演、斩获省级大奖,还被录制成唱片、光盘公开对外发行,成功展现了永城民间曲艺的艺术风采。
至今该镇河南坠子从业者多达百余人,多个河南坠子剧团仍在豫东大地巡回演出,逐步走出了以商养艺的新路子,为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活力,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
不过,现在马桥镇的河南坠子艺人们深受没有优秀传承人的困扰,陈艳丽也是其中之一。
陈艳丽坦言,河南坠子的学习者为数不少,但来学习的大多不能安心、能安心的大多没有天赋,马桥镇河南坠子的第五代传承人基本上就只有自己的几名后辈了。
多年来,陈艳丽也教了不少河南坠子爱好者,但他们多出于爱好来学习,没有真正能传承河南坠子艺术的徒弟。
马桥镇中心小学去年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邀请她去教河南坠子。
因为各种原因,抽选的60多名小学生还剩20多名,虽然都能唱能舞、学习兴致很高,但确实没有天赋高的,很难学成出师。
“直播”助力曲艺传承“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为中外文化发展历史所印证的一条艺术规律。
偶然的机会,陈艳丽听说网络直播平台非常火爆,天南海北的人都有,就尝试着学习使用直播平台直播唱河南坠子,希望能通过网络找到一个满意的徒弟。
一段时间的学习后,2017年2月,一个名为“河南坠子陈艳丽”的主播便开始每晚在直播平台上表演河南坠子,同时表示愿意免费收学生。
因陈艳丽嗓音圆润、朴实明朗,丈夫齐绍文伴奏技巧也很高超,有时她的母亲、河南坠子名家苏永华也会来献唱两段,很快粉丝就发展到1万余人,每天都观看的忠实粉丝有三四百人之多。
河南坠子在直播平台上这么受欢迎,是出乎陈艳丽意料的,更出乎她意料的是,自己的粉丝并不是她原来想象的那样都是中年人,大部分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里面有很多潜在的河南坠子传承人。
经过仔细筛选,十五六名热情高、天赋好、肯吃苦、家庭支持的粉丝成为陈艳丽在快手直播平台上的学生。
每天直播完成后,陈艳丽便花费一个小时免费教导这些学生如何表演河南坠子。
学生们学得很卖力,成果也很突出,很快就会打简板、摆姿势了,半年多就都唱得有板有眼。
但当几名学生想更进一步学习河南坠子,正式拜师陈艳丽,到永城来学习时,陈艳丽却拒绝了。
“他们都离永城太远了,让他们长期放弃自己原有的生活来学坠子不太现实,我就把他们介绍给了离他们较近的同行。
我们这些坠子艺人都缺徒弟,也算给同行帮帮忙了。
”快到手的徒弟没了,让陈艳丽很失落,不过她也不是没有收获,“我教了两个永城的年轻人,天赋不错,肯学肯吃苦,艺名我都给他们起好了。
”如今,陈艳丽除了带领自己的河南坠子剧团东奔西走演出外,每天都会抽空直播,也会挑选真正想学的粉丝进行指导。
作为全国首位河南坠子主播,她认为自己有责任将河南坠子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爱上它。
“刚开始直播的时候,很多人都惊奇地问我什么是坠子,因为他们只知道豫剧,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留言想学坠子了。
”陈艳丽笑言,“希望通过我的直播,让更多的人关心河南坠子,为河南坠子的传承与创新,为我们民族文化的流芳百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