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2017年5月,《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规划(2016-2020年)》正式印发,永城市被列为省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示范区。为助力示范区建设,市地质矿产局委托监测项目实施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地理信息院,在常规水准监测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创新,基于遥感D-INSAR监测技术,新上一套北斗卫星实时沉降监测系统,全天候、全自动、24小时连续收集地面沉陷数据。
据了解,该系统由三个连续运行的北斗参考站组成,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技术,结合高精度数据处理算法,以电信网络为通信手段,采用北斗兼容GPS/GLONASS的高精度接收机,实现沉降信息监测与获取、数据管理与集成,从而对开采工作面进行实时沉降变形监测。
自2013年10月率先在全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至今,我市已开展监测工作的煤矿有6个,分别是刘河煤矿、新庄煤矿、葛店煤矿、薛湖煤矿、城郊煤矿、顺和煤矿。通过近几年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项目的推进,共布设GPS控制点39个、监测点584个、水位监测点37个、水质监测点31个,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的成果报告。永煤集团剩余3个矿(陈四楼煤矿、车集煤矿、新桥煤矿)的监测工作即将全面展开,现在永城市所有煤矿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北斗系统的成功安装与投入使用,开创了永城市利用卫星导航技术监测煤矿塌陷的先河,将进一步提升永城市煤矿沉降技术监测的质量与效率,为更好地服务煤矿沉陷区地质环境治理、土地复垦和利用及新农村建设选址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以我国自主开发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永城落地为起点,永城市省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示范区将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目标的原则,打造一个集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地面形变监测网、土壤环境监测网、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土地资源损毁监测网为一体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全面、及时地掌握矿山地质环境动态,为省内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保护发挥示范作用。